原標題:進艙日記?|方艙里的奇思妙想,我見證了一場室內“裝修”大賽
新冠疫情嚴峻,東方網記者劉曉晶近期核酸檢測呈陽性,目前已被轉運至方艙醫院進行相關治療。他將在方艙內為大家帶來相關一線報道,聆聽陽性感染者的心聲,講述方艙醫院的見聞,記錄一次特別的“進艙日記”。
進艙日記
2022年4月19日
今天,我的編輯跟我開玩笑說,希望今天我的日記開頭是,“4月19日陰”。
目前,我還不知道我們一家今天的核酸檢測結果。但可以確定的是,進艙日記依舊會“更”。
進艙日記更新到現在,我一直把視角對準了各種“小”人物。但關注“軟件”的同時,我好像一直忽略了一些“硬件”。
其實
我每天都收到網友的各種提問
“方艙里到底長什么樣?”
“你們平時有哪些活動?”
“感染者們每天在方艙里做些什么?”
這么說吧,我來方艙的第一天,醫生以及方艙里的大喇叭,一直在不停地在給我們“灌輸”著一個“注意事項”——減少不必要的活動,安心治療恢復。
大家也知道的,我作為一個攝影記者,兜兜轉轉,走走拍拍,這是我最基本的工作。但在方艙里,我也得遵守這一規則。畢竟,我是記者,同時也是一個“病號”。當然,讀者關心的問題,我這位“病號記者”依然會陸續在日記里一一解答。
今天,我就帶著網友的問題
在我相對有限的活動范圍里
沿著世博方艙醫院的H4館“兜”了一圈
△方艙里沒有晾衣架或者曬臺,病友們利用空間搭建了晾衣服的“露臺”。
沒想到這一兜
還真發現了一些有趣的事
比起剛到方艙之前的手足無措
我發現
最近入艙的病友們
都很有“想法”
為了保護自己的隱私,病友們充分發揮動手能力,把自己的小艙布置的“嚴嚴實實”,甚至裝飾得還有點藝術氣息;而我當時卻只想著“以天為蓋,地為廬”。
為了保護自己的睡眠,有病友們甚至主動搭建了各種各樣的“小頂棚”;而我當時用口罩當面罩的做法,好像有點“弱爆了”。
方艙里,雖然還有像我這樣的“毛坯房”,但隨著別出心裁的病友越來越多,整個方艙感覺正在進行一場“室內裝修大賽”。大家跟著我的照片來感受一下吧——
△我的小艙對面長這個樣子,3個小方艙被塑料袋包裹起來。最邊上的病友倒是很淡定,不過他的小床也進行了“裝修”。
△這一排方艙清一色的“裝修”完畢。